一、基本区情水情
(一)基本区情
1.地理位置
临沂高新区又称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北倚风光壮美的沂蒙山区,东与罗庄区、兰山区接壤,西与费县、兰陵县毗邻,地处东经118°04'~118°16',北纬34°56'~35°06'。南北宽18.4公里,东西长14.7公里,总面积166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街。
2.地形地貌
高新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有大小山头33座;东部为平原。土壤以褐土为主,属石灰岩性质,土壤保肥、保水性能较差。平原部分土地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为1%左右,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境内大部分地方山清水秀,无三废污染,水质优良,水的总碱度、全硬度、PH值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3.气象水文
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3.1-13.7℃,月平均气温超过0℃的农耕期年均29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无霜期208天。根据历年实测,高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64.6毫米,雨量分布由北向南递增,年内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较大。全年降水量的48.2%集中于7、8月份,降水在实际和年内变化较大。
4.社会经济概况
高新区总面积166km2,辖2个乡镇(街道),4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16.8万人。依托临沂市区的高新区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批发市场密集,商贸物流活跃,交通十分便捷。园区被确定为省级生态示范园、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二)基本水情
高新区境内河流主要有南涑河、龙河、燕子河、黄金河等。西部山区有季节性水库1座,富水期流经马厂湖南部入南涑河。河道一直以来未系统治理,防洪任务重,非汛期无水。区内农村水系多属中小河流支流及末端河道,数量多,分布广,承担着农村地区的灌溉供水、行洪排涝、生态、养殖等多项任务。
(1)燕子河是邳苍分洪道支流,发源于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罗西街道涧头村,流经高新区、罗庄区、兰陵县三个县区,经罗西街道、沂堂、神山、磨山、芦柞、长城六个乡镇,于省界以南100米处汇入邳苍分洪道。燕子河属于淮河流域中运河水系,河道全长56.8km,比降0.747‰,流域面积311.55km2。燕子河高新区河段河道长度17.758km,起点为燕子河源头罗西街道涧头村,终点为罗西街道大官庄村(中泓桩号39+042~56+800),河道现状宽约12~25m。其中东磊石村~涧沟崖村(中泓桩号45+400~51+400)已按1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
(2)南涑河,为北涑河(又称小涑河)的分支河流,引水闸位于涑河右岸,郭庄拦河闸上游30m处,向南流经高新区的马厂湖、罗西街道办事处,罗庄区的傅庄,在老屯村南入邳苍分洪道。河道长度42km,流域面积279.1km2,河道比降约1/1000~1/2000,区境长12.55公里,流经马厂湖镇4个村,罗西办事处8个村。其中K21+550~K33+260(0+000为南涑河入邳苍分洪道处),正在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
(3)龙河,隶属淮河流域沂沭河水系,位于临沂高新区东部,发源于高新区兰山街道办事处南沙埠庄,全长12.3公里,其中高新区境内长度11.71公里,目前是临沂高新区城市排污、排涝的骨干渠道。
(4)黄金河为南涑河支流,源头为马厂湖镇山北头村山北头水库,于罗西街道中石埠村汇入南涑河,河道全长约10.52公里。
(5)山北头水库位于马厂湖镇山北头村西南。水库坝址位于南涑河支流黄泥沟河上游,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2.30km2。山北头水库工程规模为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大坝、溢洪道、放水洞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总库容108万m3,兴利库容80万m3,死库容0.5万m3。山北头水库是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
(6)高新区80亩面积以上的汪塘有9处,10亩以上汪塘共有37处,分布在18个村,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其中,面积最大汪塘占地400亩,位于前黄土堰村。
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情况
1.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高新区2020年总用水量控制指标为3824万m3,其中地表水控制指标为2636万m3。经分析计算,现状年全区50%、75%、95%频率下地表水可供水量分别为2230万m3、1850万m3、1342万m3;根据高新区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数据,现状年地下水可供水量为771万m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6404。
2.防洪除涝现状。在防洪排涝安全保障方面,高新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1座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南涑河、燕子河、龙河现状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规划实施后提高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临沂高新区多年平均径流深29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877万立方米。农村水系控制流域面积小,产水量不足。区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期水资源量占全年的78%,枯水期来水量极少。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历年的抗旱防汛、促进全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20年高新区实际用水量2972万m³,其中地表水2070万m³,地下水902万m³,地表水与地下水用水量均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内。
4.农村供水现状。截止2020年底,高新区两年攻坚行动期间投资2891.15万元,解决高新区全区所辖罗西街道、马厂湖镇2个镇(街)36个村约7.0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按照《临沂市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全区积极协调物价部门,全面完成农村供水定价并出台了相关定价文件;印发了《临沂市农村供水水费收缴办法》,全区千人以上水费收缴率达到98%
5.水生态保护现状。实施临沂高新区南涑河综合整治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稳步推进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工程(水环境治理),着力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连通水网,营造蓝线绿岸长廊,继续推进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任务。
6.水利信息化现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以深入推进水资源税改革为契机,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财政、税务、水利部门和取水户用水及涉税信息四方共享,趟出了一条“在线监控、精准计量、信息共享、多方共治”的信息化管水治水新路子;全面配合市级水利智慧平台的建设,智慧防汛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了气象、水文、国土、水利等多部门数据信息,全面提升了全区防灾减灾能力和防汛指挥调度水平;依托临沂市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平台,利用河长巡河APP,实施并完善了高新区河长制湖长制信息系统,实现水功能区各断面水质、规模以上取水口取水量、许可排污口排污情况的动态监测,达到河流水质、水量的动态监管。
7.河湖地貌形态现状。临沂高新区有燕子河、南涑河、龙河、鱼梁沟、黄金河等5条主要河道,一直以来未系统治理,防洪任务重,非汛期无水。山北头水库库容小,库底渗漏严重。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依托兰山区引祊入涑工程以及涑河郭庄闸工程,可引涑河水至高新区南涑河,区内主干河道补水工程体系已建立。农村水系均未经治理,防洪隐患较大。
8.水环境质量现状。临沂高新区共划分水功能一级区4个,总区划河长45.5km,其中开发利用区4个,区划河长45.5km,占总区划河长的100%。在全区4个开发利用区中共划分水功能二级区6个。其中排污控制区有4个,占二级水功能区的67%;农业用水区有1个,占二级水功能区的16%,景观娱乐用水区有1个,占二级水功能区的17%。总区划河长45.5km。
临沂高新区本着“部门协作、整体推进、统一标准、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水利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的多种处理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清水工程,大幅度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全面关闭沿河直排污水口,消除河流污染水质面源。临沂市生态环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在南涑河后黄土堰、解放路桥设有市控水质监测断面2处,自动水质监测站1处,根据《临沂高新区水功能区划》,区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9.水利工程概况。临沂高新区现有山北头小型水库1座,总库容10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0万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主要拦河闸坝2座,分别为南涑河高庄闸、中石埠闸,上述两座水闸经过多年运行,已基本丧失功能。
10.河湖管护现状。临沂高新区辖区内有市级河流2条(南涑河长度12.55公里、燕子河长度17.758公里),区级河流2条(龙河长度11.1公里、余粮沟长度4公里),镇级河流1条(黄金河长度10.6公里)。构建了由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牵头、河长制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目前,已设立由,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担任总河长1名,由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担任副总河长1名,党工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任副总河长1名,党工委委员、委员会副主任1名。另有镇级河长7名,村级河长42名。高新区镇街河管员、义务河长、河道警长已经落实,充分发挥各级管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河流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形成了行政河长、义务河长、河道警长、河管员等全方位的河长组织体系。
以“清违”为要,开展“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专项行动,完成了40余项河湖清违清障任务,清违清障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河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以“护岸”为本,紧扣岸线管控强化水域管理,完成了南涑河、燕子河2条市级河道,龙河、余粮沟2条区级河道、1条镇级河道黄金河及山北头水库的划界工作,为河湖管护和确权提供了依据。
11.防污控污现状。在农村水域治理方面,临沂高新区生态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2021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聚焦城乡水域环境防治的难点、痛点、堵点,因地制宜,选取农村污水治理方式。单户或联户将生活污水收集后汇入污水处理终端,采用了不同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或不同工艺组合方式,如一体化净化槽、一体化净化槽+人工湿地等方式。本着“部门协作、整体推进、政企合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河长制”为抓手,探索实践了应用“分布式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分散污水新模式,解决了区域点源污水处理难题。
(二)面临的形势
1.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对水利工作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等水利工作指明了主攻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要求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推进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遵循规律、坚持节水优先、坚持经济合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构建国家水网。2022年中央多次会议也提出要全面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推动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尽早审批立项、开工建设,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做出水利贡献。
2.国家、省重大战略实施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明确要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为山东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山东将继续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八大发展战略,聚力突破九大改革攻坚,做强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支撑保障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迫切需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动建设一批水资源保护利用、防洪减灾、生态保护重点项目,夯实安全保障基础。
3.淮河生态经济带为水利发展提供新思路
2018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放在首要位置,并要求着力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淮河流域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带,为全国大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实施沂沭河洪水资源利用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是推动全区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必要选择。
4.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水网建设提供了新方向
2020年6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定位是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意见提出要统筹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发展目标。高新区以鲁南经济圈为新契机,加快实施高新区现代水网建设,全面优化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是临沂市奋力争做鲁南经济圈发展“排头兵”重要举措。
5.支撑沂蒙革命老区振兴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新战略
2021年11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沂蒙革命老区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涉及高新区全域。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按照国家部署实施沂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及南涑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推进郑旺闸、付庄闸等一批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做到病险水闸动态清零。
6.临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为区级水网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7月26日,市委书记、市总河湖长任刚,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河湖长侯晓滨共同签发了《临沂市总河湖长令》(第8号)——《关于加快现代水网建设助力河湖长制提标升级的实施方案》。2022年8月21日临沂市人民政府以临政字〔2022〕78号印发了《临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提出全市水网“两廊九脉,三纵一环,七横多库,通江达海”的临沂现代水网总体格局。《临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印发为区级水网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水网建设需求分析
(一)水网基本概念
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水网工程体系要素包括纲、目、结:“纲”是自然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是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目”是河湖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结”是调蓄能力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
水网分为国家水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县(区)级水网四个层级。在国家水网总体框架下,省级水网以省内骨干河湖水系及重大水利基础设施为主骨架,构建与国家水网相衔接的水流网络通道与调配网络;市级、区级水网是国家水网和省级水网的延伸,围绕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城市生态格局和人居环境,以推进区域河湖水系互连互通为重点,打通水资源调配、水资源战略储备、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农村水系生态“最后一公里”,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城市生态连通系统,构建水网基础通道和“毛细血管”。
(二)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2020年为现状年,现状年供需分析是指在现状基础上,扣除现状供水中不合理开发的部分水量(如未处理污水直接利用量及不符合水质要求的供水量等),并考虑现状用水中未被满足的部分水量进行供需分析。
1.可供水量
(1)地表水可供水量
地表水可利用量是指在一定的来水条件和用水要求下,采用合理的调度运用方式,地表供水工程可以提供利用的水量。
全区现状工程条件下的地表供水能力,主要包括大中小型水库、塘坝和拦河坝,按照《临沂市水利局、临沂市生态环境距关于印发临沂市2020年度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高新区2020年总用水量控制指标为3824万m3,其中地表水控制指标为2636万m3。经分析计算,现状年全区50%、75%、95%频率下地表水可供水量分别为2230万m3、1850万m3、1342万m3,高新区地表可供水量见表3.1。
(2)地下水可供水量
地下水可供水量是指在充分合理开采条件下,最大可能被开发利用的水量。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原则是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开采后不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根据高新区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数据,现状年地下水可供水量为771万m3。
(3)再生水
根据高新区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数据,现状年未取用再生水。
综上所述,高新区现状年50%、75%、95%频率的可供水量分别为3001万m³、2621万m³、2113万m³,成果见表3.1。
表 3.1 高新区现状年可供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 m3
水平年
当地地表水
地下水
再生水
总可供水量
50%
75%
95%
50%
75%
95%
2020
2230
1850
1342
771
0
3001
2621
2113
2.需水量
需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生活用水分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生产需水是指有经济产出的各类生产活动所需的水量,包括一产、二产、三产需水量,其中,一产主要为农业,包括种植业和林牧渔畜业,二产为工业及建筑业,三产包括商业、餐饮、其他服务业等,生态需水包括河道内及河道外生态需水。
(1)生活需水量
生活需水包括城镇生活需水和农村生活需水两部分,现状年高新区城镇生活需水量和农村生活需水量采用实际值为1083万m3。
(2)第一产业需水量
农业需水包括农田灌溉需水和林牧渔畜业需水两部分。现状年高新区耕地实际灌溉面积为0.515万亩,灌区内主要作物为冬小麦、夏玉米、水稻、棉花和蔬菜等。按《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及2020年临沂高新区农田灌溉用水实际,50%及75%(95%)保证率下农田毛灌溉定额分别为239m3/亩、260m3/亩。经计算,50%及75%(95%)保证率下农田灌溉用水量分别为123万m3、134万m3。
2019年临沂市高新区林果地灌溉面积为0.00028万亩,50%、75%(95%)保证率下亩均用水量分别为65m3、90m3,经计算林果地灌溉和鱼塘补水50%、75%保证率下需水量分别为0.02万m3、0.03万m3。
现状年高新区牲畜牲畜用水量采用实际值为478万m3。
综上,现状水平年2020年临沂市高新区第一产业50%及75%(95%)保证率下需水量分别为601万m3、612万m3。
(3)第二产业需水量
第二产业需水量主要为工业需水量和建筑业需水量。现状年高新区工业和建筑业实际用水量为463万m3。
(4)第三产业需水量
第三产业需水为服务行业需水。现状水平年高新区第三产业未取水。
(5)生态需水
生态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给定目标下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和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包括河道内生态需水和河道外生态需水。
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是生态环境需水的组成部分,是指维系河道生态系统健康所必须的水量,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形态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主要包括城镇绿地建设需水量、城镇河湖补水量、城镇环境卫生需水、湖泊沼泽湿地生态环境补水、林草植被建设需水等。
现状年生态需水量采用实际值。根据高新区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数据,高新区现状年生态需水量为533万m3。
(6)总需水量
经分析,现状年50%、75%、95%高新区总需水量为2680万m3、2691万m3、2691万m3,高新区现状需水量成果见表3.2-2。
表 3.2 高新区现状年需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 m3
水平年
保证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居民生活
生态与环境
总计
城镇
农村
小计
2020
50%
601
463
0
0
0
1083
533
2680
75%
612
463
0
0
0
1083
533
2691
95%
612
463
0
0
0
1083
533
2691
3.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平衡
据以上现状年供水量及需水量分析成果,进行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成果见表3.2-3。
根据分析成果,高新区现状年50%条件下不缺水,余水量321万m³,75%、95%条件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量分别为70万m³、578万 m³,缺水率分别为2.67%、27.35%。
表 3.3 高新区现状年供需平衡成果表 单位:万 m3
水平年
保证率
可供水总量
需水量
余(缺)
水量
余(缺)
水率
2020
50%
3001
2680
321
10.70%
75%
2621
2691
-70
-2.67%
95%
2113
2691
-578
-27.35%
四、规划思路与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持“河河相通、河库相连、连片打造、河塘同治”的水系治理思路,与环保、住建、农业等部门形成合力,以“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为整治目标,通过采取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河湖管护、防污控污等多项水利措施,优化水系布局,恢复农村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提高水利智慧化管理水平,建设群众满意的幸福河,增强广大农村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
(二)基本原则
1.人民至上,人水和谐。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水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供水、防洪、水生态等问题,不断提高现代水网建设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促进水网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节水优先,空间均衡。充分发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坚持先节水后调水,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充分挖掘缺水地区节水潜力,全面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进一步优化水网布局,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网络化组合效益和整体效能,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洪水风险状况相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
3.系统谋划,科学论证。坚持系统化、协同化、绿色化、智能化定位,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等功能,兼顾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各类水工程协同调度和不同层级水网协调衔接,助力市级部门实现全市水网“一张图”。科学论证工程任务规模及设计标准,优化工程总体布局。推动传统水利与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运维数字化升级,提升水网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4.防控风险,保障安全。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把安全发展贯穿现代水网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水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和能力建设,提升现代水网的网络化、系统化水平,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实现由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由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
5.改革创新,两手发力。创新现代水网建管体制和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现代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加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相融合,提升现代水网工程科技和智慧化水平。
(三)规划目标
充分对接省级、市级水网,加快构建区级水网,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网智慧化水平有效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公众满意度、幸福感逐步提升。
——供水节水。到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10%、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8.5%,城乡供水一体化率70%,供水管道漏损进一步降低,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节水型社会全面建成。
——防洪安全。到2025年,重要河湖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防洪保护区、重要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重点城市和重点涝区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水旱灾害年损失进一步降低。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全面消除。
——水生态保护。到2025年,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目标基本确定,管理措施全面落实,重要名录河流湖泊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创新。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依法治水管水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水利现代化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基本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利治理体制机制。
到2035年,“系统完备、安全可靠”的高新区现代水网基本建成,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基本完善,防洪保安工程基本达标,水生态环境美丽健康,水网智能化调控全面实现,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系统完备。区级水网形成全覆盖,形成互联互通、丰枯调剂、有序循环的水流网络,发挥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综合效益。
——安全可靠。水网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城乡防洪排涝、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高质量、现代化的高新区现代水网体系,与市级水网高效协同融合,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四)规划任务
水网工程体系由“纲”、“目”、“结”三要素组成。“纲”主要是骨干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目”主要是河湖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结”主要是调蓄能力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规划通过“强纲、织目、固结、成网”,布局建设“旱涝调适、生态涵养”的高新区现代水网。
——“强纲”:加强对南涑河、燕子河等自然河道治理,保持河道畅通,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构建高新区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织目”:以南涑河-龙河连通工程等河湖水系连通和龙河、黄金河等灌排渠系为脉络,增加河河、河库、库库之间的连通,合理调配水资源,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区级水网体系,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固结”:以山北头水库水库、汪塘为节点,充分挖掘现有工程的调蓄能力,综合考虑防洪、生态、灌溉等功能,加强区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和防洪调度能力,发挥工程综合功能和效益。
——“成网”:在“强纲、织目、固结”的基础上,构建“旱涝调适、生态涵养”的高新区现代水网。
(五)总体布局
临沂高新区现代水网是国家水网和省市级水网的延伸,根据全区自然河湖分布、水资源禀赋、国民经济布局、现状水利工程等情况,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健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主线,以南涑河、燕子河等骨干河道为骨架,以南涑河-龙河连通工程等河湖水系连通和龙河、黄金河等灌排渠系为脉络,以山北头水库、汪塘为节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统筹水资源配置、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修复、数字化智慧化水利、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兼顾水景观,形成“三纵一横,一库九湖”的高新区现代水网总体格局,构建高新区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坚持“河河相通、河库相连、连片打造、河塘同治”的水系治理思路,与环保、住建、农业等部门形成合力,以“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为整治目标,通过采取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河湖管护、防污控污等多项水利措施,优化水系布局,恢复农村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提高水利智慧化管理水平,建设群众满意的幸福河,增强广大农村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
“三纵一横”中的三纵是指燕子河、南涑河、龙河三条纵向排水通道,一横是指黄金河,三纵一横是全区防洪排涝主脉络。
“一库九湖”中的一库是指山北头水库,九湖是指九片汪塘,一库九湖是全区防洪调度、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的主节点。
五、主要建设任务
(一)优化水资源配置网
立足高新区实际,考虑长远,积极与省市级水网对接,内连外接,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供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
表5.1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类型表
序号
项目分类
项目名称
1
区域水资源配置
高新区水系连通
2
重点调蓄工程
山北头水库增容
3
严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各行业各领域节水;健全节水长效机制
1.重点项目
(1)区域水资源配置
随着临沂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变革,城市河流特别是城区内河的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对河流防洪能力及河流水质、水资源、水景观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系连通工程的实施能够实现区域水系的互联互通,增强水资源调配的机动性,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强特枯水年、连续枯水年以及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①充分利用高新区有利地形条件,高水高用,规划实施1条水系连通工程,将南涑河水资源引入龙河,工程建设可以有效解决龙河片区缺水及生态用水问题,有效增加生态水量补给,增强水体流动,促进水循环,实现农村水系“长流水、流清水”。
②通过汪塘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沟渠通、汪塘清、水源活、生态好、景观美、乡情浓”的汪塘,把汪塘变成乡村的“生态明珠”,展现乡村自然风貌,留住乡愁记忆;
③结合河道清障、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措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形成水润乡村、自然蜿蜒的农村水系。
(2)重点调蓄工程
山北头水库增容项目。山北头水库库区清淤22万m3,兴利库容增加到38.75万m3时,水库可满足1400亩耕地灌溉及24.34万m3的生态用水量。
(3)严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深度节水控水,健全节水机制,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①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严格指标管控、过程管控,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行业发展规划,必须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细化计划用水管理。逐步完善全区用水户名录,严格计划用水量的核定和审批。
②加强各行业各领域节水
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因水制宜,分区推进,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扩大节水灌溉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益;推广农艺节水技术,提高节水管理水平;推动农村生活节水,加强农村节水宣传。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推进企业实施全方位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高耗水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管理,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将用水精准计量和统计作为企业节水管理的根本依据;培育遴选一批水效领跑者企业和节水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进行业企业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构建节水协同推进机制。
加强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落实节水措施,扩大城市再生水利用规模,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加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构建城镇高效水系统;科学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技术方案,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持续推动公共机构节水载体建设活动,在公共建筑和居民家庭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深入推进公共领域节水。
③健全节水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的节水工作机制,激发节水内生动力。完善节水监督机制,落实节水目标责任。探索建立节水激励机制,落实国家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加快节水技术和设备研发,构建节水装备及产品的多元化供给体系,加大节水领域自主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将节水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内容,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建立完善节水教育基地,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
2.重点区域
高新区现有燕子河、南涑河、龙河、余粮沟、黄金河等5条主要河道,区内河道规模较小,枯水期缺水断流现象时常发生,无当家水源;但由于原有矿山废弃矿坑天然形成的湖水,区内存在丰富的矿坑水资源,并且坑塘众多,10亩面积以上坑塘有37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汪塘淤积、侵占、失修、污染、填埋等问题严重,数量迅速减少,面积大幅减少,亟需加强保护和整治。一是淤积严重。汪塘由于生活及养殖污染,底部淤泥早已变质。二是侵占严重。农村居民随意向汪塘倾倒垃圾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三是失修严重。绝大部分汪塘的四周岸坡多为土坡,岸坡坍塌严重,既给过往人员车辆带来危险,也致使水面面积连年缩减。因此,农村汪塘水系连通及整治是十分必要的。
经初步估算,高新区37处坑塘一次性蓄水量约2000万立方米。矿坑区域范围内可开采量10万立方米/天,在开发利用坑塘水资源的基础上,对6片共28处坑塘进行美化亮化,形成“河渠为线、坑塘为面、线面相连”的坑塘治理模式,打造高新湿地群。
在对农村汪塘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基础上,准确分析把握农村汪塘的存在问题和现实定位,从服务农村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大局出发,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综合功能,抓好生态治理,强化水质保护,落实管理责任,努力打造“沟渠通、汪塘清、水源活、生态好、景观美、乡情浓”的汪塘,把汪塘变成乡村的“生态明珠”,展现乡村自然风貌,留住乡愁记忆。根据治理工程布局,按照“靠近村庄、靠近河流、便于连通”的原则,选取工程治理范围内6个片区汪塘作为重点示范整治项目:
表5.2汪塘治理统计表
序号
名称
面积(亩)
1
黄泥岗村汪塘
399.6
2
无梁殿村汪塘
130.8
3
凤凰庄村汪塘
315.6
4
西石埠村
383.7
5
西磊石村汪塘
300.8
6
后黄土堰汪塘
208.7
合计
1739.2
(二)夯实水旱灾害防御网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及重要支流治理,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表5.3水旱灾害防御项目类型表
序号
项目分类
项目名称
1
中小河流治理
临沂高新区燕子河综合整治工程
临沂高新区南涑河综合整治工程
2
重要支流及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
黄金河治理工程。
3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山北头水库除险加固。
1.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开展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对因沿河城镇级别、人口等保护对象发生变化的重要河段,适度提升防洪标准。推进河湖防洪治理与水资源调配和水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加快推进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道治理。重点推进临沂高新区南涑河综合整治工程、临沂高新区燕子河综合整治工程。
南涑河综合整治工程范围自罗西街道后黄土堰村(中泓桩号21+550)至马厂湖镇北桥村(K33+260),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治理。河道工程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河底防渗、河道护险、涵洞工程、桥梁工程、拦蓄水建筑物、道路工程以及绿化工程等,治理河道长度11.71km。
燕子河综合整治工程范围中泓桩号 K39+058-K53+838,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治理。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河道扩挖、护岸、筑堤、改建桥梁及新建拦河建筑物,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轻两岸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及生产条件,治理河道长度14.78km。
2.重要支流治理工程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原则,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河道护险、涵洞工程等工程对黄金河进行全面治理,治理长度10km。
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展水库等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加强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和日常维修养护。高新区有小(1)型水库1座,为山北头水库,水库经多年运行后,出现诸多问题,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保障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水库防洪、灌溉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应加快推进实施山北头水库1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任务。
4.完善非工程措施,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
常态化开展水库水闸等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对现有病险水库水闸实施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建立常态化除险加固机制,对到达安全鉴定期限的水库水闸按年度实施安全鉴定。完善管理设施和工程监测设施,确保水库水闸防洪、兴利等功能正常发挥。
细化完善防御洪水方案、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水库调度运用方案(计划)、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完善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技术支撑机制,做好突发水旱灾害事件预警防范。探索建立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机制,切实发挥水工程拦洪削峰、资源利用等作用。完善物资储备仓库,加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
5.建设水文监测工程
进一步落实《山东省水文监测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新建、扩建、改建、除险加固治理的水库、河道和重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等工程建设规划中根据需要建设水文监测工程。
专栏1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建设工程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临沂高新区燕子河综合整治工程、临沂高新区南涑河综合整治工程。
重要支流治理:实施黄金河河道治理工程。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山北头水库1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任务。
(三)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
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河湖生态治理修复,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科学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1.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以我市成功入围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水环境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着眼于提升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质量,聚焦沂蒙山区域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区域协调,统筹陆地水面、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上游下游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以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流域生态系统修复为指导思想,突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打造区域生态高地,增强生态屏障功能,近期实施临沂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远期根据省市部署,统筹开展相关工作。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区地处鲁中南-沂河流域,北连华北平原,南接江淮平原,东濒黄海,西通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属淮河流域,毗连黄河流域。覆盖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高新区、郯城县、沂水县、沂南县、平邑县、费县、蒙阴县10个县区。遵循流域系统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关联性思想,以沂河“水安全、水生态”为导线,构建从源到汇的“一河,三区,八单元”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以流域系统思维为指导,划分出上游水源涵养主体生态修复区、中游水土流失主体生态修复区、下游水安全水生态主体修复区3个区域,构建从源到汇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每个修复区划分修复单元,共划分8个修复单元,涉及54项治理工程。
临沂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中沂河“水安全、水生态”的组成部分。综合治理涉及3条河道(龙河、黄金河、老南涑河),总治理长度18.89km。龙河、黄金河治理任务主要以生态修复和防洪安全为主,老南涑河(本段河道无防洪任务)主要治理任务以生态修复及排涝为主。
龙河为南涑河的分支河流,河道全长12.7km,其中位于高新区范围内河道长度11.29km。治理范围:入南涑河口~俄黄路桥(0+000~1+520)、沂河路桥~解放路桥(5+600~11+293),长度7.21km。
黄金河为南涑河支流,源头为马厂湖镇山北头村山北头水库,途径马厂湖镇山北头村、黄泥岗村、凤凰庄村、无梁殿村,于罗西街道中石埠村汇入南涑河,河道全长约10.51km。工程治理范围为黄金河入南涑河口~山北头水库下游,中泓桩号(K0+000~K10+487),治理长度10.49km。
老南涑河位于后黄土埝社区东侧,河道长约1.19km(现状已废弃,无防洪任务),入口位于南涑河中泓桩号22+000处,出口位于南涑河中泓桩号21+550处,治理长度1.19km。
2.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围绕乡村宜居宜业,立足乡村河流特点和保护治理需要,突出尊重自然、问题导向、系统治理,集中连片规划,统筹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坑塘整治等措施,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根据省市部署,统筹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创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区)。
专栏2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建设工程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临沂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推进临沂高新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
(四)打造数字化智慧水利网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数字水利发展总要求,配合市级层面完善智慧化水网建设。临沂市智慧水利总体框架沿用《山东省数字水利总体方案》“3113”的总体框架设计,即三大基础设施(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水利信息网和水利云节点基础设施)、一个全市统一的水利业务支撑平台、一个全市水利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以及三套数字水利保障体系(网络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运维保障体系),积极并入省级重点水利工程管理、业务支撑及应用平台。
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根基,以数字孪生平台为主干,以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打造以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旱灾害防御为主,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河湖长制、节水管理、水行政执法、水利监督、城乡供水、水系生态和水权交易等于一体的“2+N”智慧水利系统平台。基于数字孪生提供的算据、算法、算力“三算”支撑,在供水保障、防洪排水、水系生态等涉水重点工作领域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以信息化建设为带动,积极开展水文设施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加固治理的水库、河道、大型调水工程,蓄滞洪区、大中型灌区和重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水土保持与水生态建设等工程都应当根据需要建设水文监测工程。应用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推进水文综合数据库、洪水预警预报、水资源监测管理、水环境监测评价、水生态监测等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近期重点打造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河湖长制及河湖管理、水行政执法管理等4项系统,完成配套监测设备改造及智慧模拟中台系统化全方位提升,配套建设县区综合管理平台;远期通过建设数字孪生流域、“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水利网络安全体系、智慧水利保障体系,推进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在重点防洪地区实现“四预”,在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跨区域重点河湖基本实现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四预”,N项业务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建成智慧水利体系1.0版。
专栏3数字化智慧水利重点建设工程
临沂市市级水利平台建设:配合建设市级水利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全市水文监测站网、洪旱灾害预警系统以及河湖长制管理系统。
区级智慧水利系统建设:农村供水、饮水系统,地下水监控系统,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处置系统,河湖、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监控系统。
六、推动高新区现代水网高质量发展
根据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障水安全的需求,结合临沂现代水网建设,统筹规划区级水网建设,坚持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水网安全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实现高新区现代水网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推进安全发展
1.提升水安全保障标准。加强水网工程高标准建设,对已建工程进行适当改造,系统提高水网的整体安全性。针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防洪安全保障需求,复核流域区域防洪能力,分析洪涝灾害风险,优化防洪区划,对沿河城镇级别、人口规模等保护对象重要性提升或新增防洪任务的河段,合理提高防洪安全保障标准和防洪工程标准。以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为核心,有效应对特大干旱、水污染事件等供水风险,提升城乡供水安全标准和保障水平。
2.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以水资源、防洪、水生态等风险防控为重点,健全水网工程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工程安全风险识别,建立风险排查、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全链条管控机制,确保水网工程运行安全。加强水网统一调度和水工程联合调度,发挥水网运行整体效能,增强系统安全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制定完善水网建设和运行管理风险应急预案,防范化解突发水安全事件,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二)推动绿色发展
1.强化水资源承载力刚性约束。充分考虑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充分考虑河流水系、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影响,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上地下,统筹相关区域用水需求,合理确定可调出水量,为构建水网提供水源支撑。
2.建设生态水网工程。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水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优化水网工程布局和建设方案,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国土空间管控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河道治理、堤防加固、引调水、调蓄水源等水网工程建设,要注重生态保护,采取生态友好型建设方案、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因地制宜对已建设水网工程实施生态化改造,建设绿色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水网生态调度,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三)统筹融合发展
推动不同层级水网协同共享,强化区级水网与省市骨干水网互联互通,有序推进市县(区)水网协同融合。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加强水网与城市发展、能源产业布局等协同共享。
(四)完善体制机制
1.创新水网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建设管理模式。在加大政府投资基础上,支持社会资本采取股权合作、PPP等方式参与水网建设运营。
2.完善水网调度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区域综合水价改革,推行区级主客水区域同价制度,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探索实行工程管养分离,促进工程管理专业化、标准化、物业化。
七、投资估算
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围绕落实国家、省、市、县区发展战略和水安全保障重点工作安排,临沂高新区现代水网项目共计9项,总投资8.34亿元(其中省级及以上资金3.32亿元,市级资金1.28亿元,区级资金3.74亿元,总投资8.34亿元)。其中: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投资3.66亿元,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2.93亿元,水生态保护修复建设项目总投资1.25亿元,数字化智慧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0.50亿元。
表7.1临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类型
估算总投资(亿元)
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
3.66
水旱灾害防御体系项目
2.93
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1.25
数字化智慧水利项目
0.50
合计
8.34
八、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属于水利发展规划,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水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优化水网工程布局和建设方案,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国土空间管控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强化规划目标引领,切实做好水网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等规划的平衡衔接,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水利高质量发展,重点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严格依据规划科学布局实施水利项目。同时建设项目要做到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安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协调发展。规划实施后可进一步提升全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规划实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可以避免或减缓,规划总体而言在环境方面是可行的。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水网建设工作的领导,统筹推动全区水网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强化协调督导,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对水网建设工作负总责,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合力推进高新区现代水网建设。
(二)突出规划引领。科学编制高新区现代水网建设行动计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落实区级水网规划与市级水网规划有机衔接,确保发展方向、目标指标、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统一、全面落实。
(三)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水利建设项目与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级资金支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全面推行市场化融资运作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网建设,统筹解决资金问题。各级水网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预留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空间,保障现代水网建设顺利实施。
(四)加强科技支撑。积极开展水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运用系统论、网络技术等理论方法,提高水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建设施工、联合调度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加快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利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提高重大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水平,为高新区现代水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五)汇聚治水合力。构建政府主导引领、社会协同推进、公众积极参与的治水兴水新格局。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水情教育,增强水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全民节水、爱水、亲水、护水观念。广泛凝聚共识,扩大社会参与,调动各方力量投身全区现代水网建设实践。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形成全社会治水兴水合力。
来源:招商网络
临沂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10月,201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革命老区中第一家国家高新区,现辖2个镇街、1个中心城区,总面积16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2023年以来,高新区锚定“科技创新示范区”“‘四新’经济孵化地、集中区”发展定位,聚焦“突破高新”工作要求,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全年GDP增长6.8%、全市第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9%、全市第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全市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全市第1,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科技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319家,高企数量达到249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均居全市前列;获批建设山东省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等国家级平台4个;自主培育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7人、全市第1,万人专利密度连续3年全市第1。产业发展:围绕全市工业“两年万亿、量质齐升”目标,做大做强电子元器件、医养健康、信息技术3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电子产业、医养健康、智能制造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链条提级为全市新兴链条,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锰锌磁粉全球市场占有率超30%;医养健康产业获评“2023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信息技术产业集聚了全市70%以上的大数据应用企业,获批全市唯一一家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营商环境:做大做强高新孵化品牌,成立临沂高新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整合科技创业园、龙湖软件园、龙湾加速器等国有科技创新载体,贯通“众创—孵化—加速—转化”链条,联动区内10家民营孵化园区,孵化总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88家,孵化面积全市最大、在孵企业全市最多,累计向周边县区输送企业712家,成果惠及全市。制定出台“高质量发展十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8条”等惠企政策,全市率先推出“创新积分制”“科技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到投产、从发展到壮大的一揽子帮扶措施。在全省开发区率先探索“区镇同权”改革,将242项民生事项下沉到镇街,先后与20省240地建立跨域通办协作机制,构建了“一区两中心”15分钟惠企便民服务圈。交通优势:位居城区西南,是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临枣高速、临枣铁路沿区而过,西外环、西中环纵贯南北,陶然路、沂河路“双高架”横跨东西,拥有京沪高速“双出口”,毗邻京沪高铁二通道临沂南站,距临沂机场15公里、距临沂火车站7公里,交通路网密集通达,人流、物流、商流汇集,运输成本低于全国平均30%以上。产城融合:加快城市更新,投资42.8亿元实施城建项目74个,打造中心城区“三纵三横”城市发展轴,结合龙腾科创公园建设,重塑中心城区商圈。不断完善医疗、教育配套,区人民医院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首家钱学森图书馆分馆、全省第2个“钱学森班”落户高新区,小学、初中、高中与名校实现全学段合作办学,入选“2023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国家高新区)”。
园区动态 优惠政策临沂高新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
2024-06-14山东关于印发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2-06-07山东第二城!谷川联行助力长城汽车落子临沂建设生产基地,年产值可达200亿元
2021-12-02谷川联行助力建筑新型材料企业落地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1-07-29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2021-04-26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2020-09-21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十条措施
2020-02-04山东省发改委印发胶州、临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2020-01-15临沂临港区税务局关于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追溯实施涉及退还多缴税款有关事项的通告
2019-07-01临沂商城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