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4-05-08 00:00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下简称起步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战略机遇,靶向攻坚突破,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建设成绩获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认可。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23年,起步区(直管区,下同)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达到113.2亿元,同比增长3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53亿元,两年平均增速为23.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是项目建设扎实有力。对155个重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5%,增幅居全市第1位,高于全市46.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建安投资增长29.7%,民间投资占比提高11.2%;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4%。重大项目引领作用持续增强,7个省级重点实施类项目投资完成率290.8%,投资完成率、投资完成额均列全市第1位;14个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投资完成率203%,投资完成率列全市第1位。

二是工业经济高速发展。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一期项目顺利投产,年生产整车超24万辆。新增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培育省瞪羚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5家,入选省技术创新项目15个,市级绿色工厂1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5.8%,增速列全市第1位。服务存量企业加速发展,为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供需对接服务,推动7家企业顺利开展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基础建设全面铺开,黄河大数据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开工建设。

三是消费活力稳步回升。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首展成功举办,吸引500余家企业参展,近4万人次到场参观,达成意向签约金额约2.7亿元。举办首届“家居焕新消费季”活动,满足回迁居民家居家电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整合辖区食品企业资源优势,举办首届黄河美食文化节,积极打造济南黄河文化品牌原创精品。

(二)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一是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聚焦“6+4+2”产业主攻方向和“八个一”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编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产业机会清单》(第二批)。在政策集成创新上求突破,优化修订“20条”助企发展政策,形成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新“20条”),制定6个方向52条产业政策,推出108项免申即享清单,形成“1+6+108”政策体系。

二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创建“鹊华观澜会”政企互动品牌,谋划建设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揭牌落地。聚焦特色园区招商,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突破700家。成功签约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黄河流域新能源汽车商业信用中心及检测基地、鹊山生态文化区等引领性项目,策划储备黄河流域民营经济创新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

三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印发实施《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推动山东科创集团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项目落地。济南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正式运营,京东(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获批山东省众创空间,成立起步区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获批轻型涡轮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济南基地,落地国际首台高空模拟细分领域试验平台装置,服务齐鲁碳中和研究院落地。“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启动实施。首次成功推荐1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类人才、1位济南市“海右翘楚”顶尖人才和1位济南市“海右名家”产业领军人才。

(三)宜居城市加快建设

一是交通体系加速完善。规划起步区与中心城区连接的跨河通道19处,根据发展需求加密至21处。黄河济泺路隧道、凤凰黄河大桥建成通车,跨河桥隧通车总数达到9处。起步区内部交通网加快织密,黄河大道一期等50条市政道路加快建设,谋划储备169条道路、总长度达326.8公里。

二是公服设施持续优化。黄河体育中心足球场主体封顶,山大二院北院区(一期)竣工,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封顶。省实验小学合作校起航实验学校正式对外招生,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实现主体封顶,国际学校签约落地。12处配套教育设施、3处养老设施正加快建设。全面启动10处水电气热污等市政场站建设,大桥水厂、崔寨再生水厂具备供水和水处理条件;110千伏崔寨变电站完成改造提升。

三是数字城市加速布局。“一云汇数据、一屏观天下、一网治全域、一人通全网”数字城市运行体系加速构建,综合运用“BIM+CIM”技术,集成智慧政务、雪亮工程、智慧交通等应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系统。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及绿色数字城市平台启动试运营,全知慧眼、全域联动的“一网统管”服务平台基本形成。

(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一是开发建设机制更加健全。优化形成“管委会—工作部门—责任主管”三个行政层级,形成重大事项班子研究、业务事项部门决策、具体工作主管落实工作机制。坚持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建立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崔寨片区、孙耿片区、太平片区等四个建设指挥部,搭建“管委会+公司+街道”三位一体运行模式,统筹谋划推进产业、融资、建设各项工作。

二是政务服务更加高效。推进308项政务服务事项进厅办理;服务大厅累计受理办件及咨询量首次突破10万件,同比增长25.5%;提供帮代办服务4341次。整合不动产、税务窗口设立不动产权证办事专窗,业务办理时间缩短50%。推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目前合作单位已涵盖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个市(地级市、自治州、盟、国家级新区)、165个县(县级市、区)。

三是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出访欧洲、东南亚、日韩、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有效推动起步区成为“一带一路”、RCEP等国家开放战略重大项目承载地。承接起步区首个国家级对外合作平台—“中国-加勒比国家发展中心”,中科新经济科创园获评“国际人才俱乐部”“首批济南市港澳台青年交流实践基地”。推动起步区与新加坡合作,落地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签约南洋理工大学、盛裕、雅诗阁、吉宝等项目。在香港设立起步区首个境外“双招双引”工作站。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实际使用外资16447万美元,外资引进总量创历史新高。

(五)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一是区域协调发展有力推进。深入实施黄河国家重大战略,推进毗邻县域深入合作,与平阴县、临邑县、武城县签订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创新推动域内“一园五区”合规工业园区认定,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先决条件。加快推进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建设,集聚国电投济南绿动氢能科技公司等多家科技型企业。

二是乡村振兴实现重点突破。完成起步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制定《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意见》,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三农”工作的格局。万亩国际粮食总产减损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完成;签约北方种业之都基地项目。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4个村庄、18个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村内人居环境水平进一步提升。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获批,获得5000万元奖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制定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落实各级衔接资金1469.2万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六)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试点示范多点开花。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编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碳达峰工作方案》。获批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新引领型综合性区域试点。开展GEP核算,摸清生态“家底”,编制起步区首份GEP核算报告。成功申报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新型建材行业整体清洁生产审核成功入选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

二是节水示范引领区建设稳步推进。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编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节水示范引领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节水示范引领区建设评价报告》,为起步区做优“水的文章”写好开端。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累计敷设污水管道约150公里、再生水管道约100公里。2022年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8.9%。

三是生态安澜基础更加夯实。开展国控重点河流断面区域联防联控,实施济南、滨州、德州三市徒骇河流域联防联控专项行动。市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大寺河达到Ⅲ类水标准。30公里的黄河生态风貌带全面建设,黄河起步区段获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巩固提升31.6公里黄河标准化堤防。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加快太平水库及其他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起步区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城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排涝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七)民生保障巩固提升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80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圆满实现大桥鹊华九里居(一期)1516户居民回迁安置。累计启动17个安置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6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数字经济产业园配套公寓、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租赁住房等4个项目完工,高质量满足居住需求。全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优抚金等7000余万元。发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奖励扶助资金445.9万元。实现职工社保和医保业务全体系运转,打造四级公共服务体系网络,实现群众社保医保业务办理“不出村”“就近办”。

二是民生事业稳步推进。编制完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卫生健康规划》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获批全省唯一的医养健康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基地。深入开展“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省、市、区级任务指标完成率100%,群众满意度100%。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大桥镇卫生院和孙耿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通报表扬。新建71个村卫生室,设置村卫生室服务点36处,实现村级卫生服务全覆盖。年度省级卫生先进村创建率98.4%,超额完成市级任务。疾控中心挂牌运行,14名工作人员招聘到位,聚焦传染病防制和免疫规划两项重点业务,快速有效处置1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及1起流感暴发疫情;在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养老院普及防控知识,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救治,回应群众关切;全区1-7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7.67%,位居全市第三名。

三是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成,补充专职网格员56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考核达到339个,街道网格配置、网格活跃度达到100%。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亚运会等重点敏感时期维稳安保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做到应评尽评。牵头推动省级行政权力下放,及时协调省市相关职能部门委托下放13项省级行政权力,以高质量法治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大城管”体制机制创新,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构建“区城管委—街道城管委—社区城管工作站”三级联动组织架构。济南首家“无废餐厅”落户起步区;推进起步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质量驿站落户起步区,构建“重点产业+质量技术”要素集聚高地。强化食品安全监管,913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应包尽包、应督尽督,平台主体录入率、督导完成率、问题整改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配备率均达到100%。

五是政策红利落地见效。减税降费成效显著,全年为企业办理留抵退税13.5亿元,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实施省支持起步区32条、市支持起步区30条等一揽子政策。靠前争取城中村改造政策,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住建部白名单获得银行授信,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争取专项借款支持。中国银行起步区支行、招商银行起步区支行、齐鲁银行起步区支行3家区属金融机构落地起步区,全区区属银行机构增加至7家。为辖区内企业发放贷款86.26亿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过去一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起步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力解决。主要是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存量支柱行业增长不快,企业因市场开拓困难、利润下降等原因扩大再生产步伐减缓;产业升级仍需提速,新增重大产业项目偏少,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支撑作用有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还需增强;城市功能品质还需持续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任务依然较重等。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一年,也是起步区“五年成形”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要把握趋势、抢占先机,在有效落实中发挥优势、跨越赶超,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项目深化年”为总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当好引领示范,以优异成绩迎接“新区”获批三周年。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一)关于经济发展

1.发展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1.3亿美元。

2.质量效益: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建安投资增长50%,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家。增加资质以上房地产及建筑业企业6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7家。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52%,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到6.45%,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超过40%。完成能耗强度降低任务。

3.民生保障:粮食产量23.45万吨,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

4.特色目标:加快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建设,配合启动实施跨河通道2处,推动示范区约60公里内部道路建设,开工都市阳台国际学校、总部经济区地下空间立体城等项目。

(二)关于落实“强省会”战略重点任务

1.实施21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6.1亿元。

2.开展科创金融区、科研办公区详细城市设计和街区详细规划编制,组织编制色彩、绿建导则、风貌传承等专项规划,尽快形成稳定成体系的规划成果,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3.强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挥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济南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等平台载体作用,以及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在创新驱动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4.完善3+1产业体系,提升数实融合服务能力,高水平推动会展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加快优质资源导入,推动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二期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5.深化中新合作,推动与新加坡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国际贸易等领域全面合作,依托省市资源支持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

6.配合加快黄河大桥复线、济泺路穿黄隧道北延、黄岗路穿黄隧道、轨道交通7号线等建设,完善土地相关手续办理;协助推动G220改线、宁津高速等公路项目开工建设。

7.推动黄河大道二期、凤凰路西延等主干道路项目开工,加快推动比亚迪、爱旭、大桥水厂、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安置区等重点项目周边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和设施建设。

8.加快实施大寺河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和支流水系连通工程。新建公园2处,新建绿道15公里。完成太平水库供地。

9.建设安全韧性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为示范区不同类型的新市民提供住房选择。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150套(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10.开展数字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建设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成至少1个数字人民币消费集聚区。

11.加快济南先行投资集团发展,在确保实现AAA信用评级目标的前提下,资产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

(一)持续扩大内需塑强内生动力

1.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牢牢把握“项目深化年”总体要求,以更加高效的机制和更加有力的举措谋划建设高能级项目。一是强化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黄岗路穿黄隧道、济南黄河大桥复线桥、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建设,推进奥体西路穿黄隧道、鹊山桥启动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T1号线建设。完善起步区“三横五纵”轨道交通网络。推进黄河大道一期全线贯通,加快实施黄河大道二期、凤凰新街等主干路网建设,推动鹊华东西路北延、二环东路北延、横一路东延等项目开工建设。不断加密示范区次干路及支路,打造示范区城市慢行系统,丰富低碳便捷出行方式,强化道路慢行交通空间分配,干路机非分隔达到100%。推动示范区基础设施智能化,道路、公交、停车同步配套智能设施,打造黄河大道智慧隧道标杆,积极申报“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完善示范区供电框架搭设,加快山东济南先行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送出工程、山东济南北起(龙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大桥燃气热源厂建设,提高城市供热能力。持续推进都市阳台东组团家园中心、应急消防一体化救援站、济南广播电视台中波站迁建等项目,提升示范区城市服务设施水平。加快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端医疗资源,加快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高中项目,黄河体育中心一期足球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续建、新开工安置区配套教育项目建设。二是全力推动产业投资。加快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二期、爱旭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电投黄河流域产业基地一期等项目建设。推动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启动中新未来公园项目建设。推动黄河创新孵化产业园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推进船员培训教育基地、山东高速绿色智造生态城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总部经济区配套功能。加快科研办公区和科创金融区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高端产业导入。推动都市阳台未来住宅、国际学校、家园中心、西组团TOD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加强项目服务保障。按照“管委会+片区指挥部(部室)+街道+国有企业”的管理思路,持续优化完善项目服务工作机制。做好新增建设、耕地占补、增减挂钩、林地定额等各类指标土地要素保障,争取省、市级统筹指标支持。加强示范区片区项目和起步区崔寨南片区2号地块土地保障。围绕市政道路、电力管线、公服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持续加大专项债、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以及省、市重点项目等谋划储备力度,加强对上争取,力争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支持盘子。

2.全面营造高品质消费环境。一是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商业网点规划(2024-2035年)》编制,形成具有起步区特色的商业网点规划体系。二是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落实“泉城购”2024济南消费季系列促销活动。加大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政策支持和活动开展力度。高标准策划实施“冻龄女神”节(三八妇女节)、起步区第二届“家居焕新消费季”(安置区回迁)、起步京彩“6·18”、“我为起步代言”主播带货大赛、起步京彩“双11”等系列促销费活动。持续激发济南·先街一号崔寨商区等特色商业街区消费活力,加快打造高端消费集聚的大型商圈。三是大力培育文旅消费。实施“文化起步区”品牌培育计划,深入挖掘辖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情特质,积极谋划一批文化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加快24小时泉城书房建设,分批次提升改造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有序推进市博物馆新馆、电视塔等重点公共服务项目落地,做好鹊山生态文化区建设。建设智慧生活体验馆,高效集成公共设施、生活、环境等各领域智慧应用,为消费者提供科技新体验。

3.加大优质民生服务供给。一是优化就业服务。持续做好比亚迪、爱旭等辖区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新开发安置城乡公益岗710人。做好辖区零工市场建设运营,利用好“齐鲁零工”就业招聘线上小程序,同步开展线下招聘推介活动,促进充分就业。二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在建教育项目建设进度,新增实施学校配套规划项目8个,教育资源全面满足区域学位需求,改善规划保留学校办学条件,全方位提升学校体育场、厕所、校舍改扩建、配套建筑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更新补充等设施。推进国际学校、省实验中小学全面开工建设;推动都市阳台九年一贯制学校落地签约并启动建设。三是提升卫健服务能力。稳妥推进山大二院北院区项目交付运营,年内实现开诊,扎实推进整合型医疗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持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医院和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工作,推进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移交、装修、运营,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65%以上。建立完善传染病监测体系,严格规范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做好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传染病防控。持续提升免疫预防工作质量,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7%以上,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覆盖率达到100%。推进3岁以下托育机构和“泉心托”家庭托育点备案工作,年底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达到4.75个。实施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行动,推进国医堂、中医阁规范开展6类10项、4类6项及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持续加强村卫生室标准中医阁建设,年底标准中医阁占比达到22%。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无烟单位各不少于10处,“健康细胞”工程不少于20处。

(二)深化落实新旧动能转换战略

1.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一是明确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导向。制定《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科技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做好“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运营,制定《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6年)》,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促进潜力企业冲规上升高企,推动研发经费投入较上年增长16%。二是推动重点科研院所发展。积极申报“十五五”大科学装置,力争“天地互验大科学装置”落地。推动济南核技术研究院在工业无损检测、辐射安全等领域的产业化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依托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等,打造专业性突出的优质载体平台,策划举办科创大赛、产业论坛等品牌活动,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打造科技招商地标。持续实施“企业创新动能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持续推动人才工作。落实好各类科技型人才系列补贴政策,积极通过柔性引才、“揭榜挂帅”等多方式引才聚才。深入挖掘区内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需求,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人才引进。积极对接国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在起步区建立区域性和国际研发总部、新型研发机构,吸引国际创新人才向起步区汇聚。

2.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健全产业链条。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带动和制造业“蓄水池”作用,助力上下游产业链落地,形成以比亚迪为引领的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链条,以爱旭、国电投为引领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条,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为平台支撑的会展文旅产业链条,构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打造企业梯队。充分发挥启迪之星、山东科创等孵化平台作用,吸引创业实体入驻,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瞪羚企业。支持存量企业做优主业、做强实力,推动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培育“专精特新”“独角兽”“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精心培育“种子”“幼苗”“准四上”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支持有需求的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前沿技术研发,丰富完善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高标准启动实施山东省未来产业示范园建设,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三是健全产业政策体系。更新出台《支持智能车、中国芯、机器人、元宇宙、新电商、新会展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完善起步区产业主攻方向政策体系。制定《支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完善产业园区准入、考核评价办法等园区发展政策体系,加强对园区招商指导。

3.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一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制定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2024年展会活动计划,提高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行业知名度。围绕“会展+”新业态,培育一批涵盖会展策划、会展咨询、会展营销、会展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会展龙头企业。二是加快推动文体产业发展。围绕黄河体育中心等载体,加大文体产业、商业项目引入力度。围绕工程咨询服务,培育一批工程策划、造价、咨询等全过程服务的企业。三是提高金融业发展水平。制定科创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起步区设置分支机构,培育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组织。加强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金融伙伴作用,举办金融赋能人才(企业)对接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质量融资服务。搭建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民生服务、非税收入征缴、罚没款收缴等领域实施落地。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快落地北方种业之都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及后续项目,建设种业科创港,实施“百万万”工程,搭建“一港双区”产业载体。制定出台支持现代种业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引进种业龙头企业不低于2家,引进国内外优秀种业企业10家,建设新型育苗基地1处。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打造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推动小栏庄村等发展瓜菜、畜禽、农产品加工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三是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全力承办好第二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启动泉韵乡居示范片区内13个村庄打造项目,优化济太路沿线环境;打造徒河唱晚、太平芯源、红色于家3条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选择1-2个村,试点开展村庄有机更新。深入开展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带动片区内村庄深度经营、抱团发展、做大做强。

5.提升产业招引质效。制定完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产业机会清单》为企业提供场景机会。借助起步区境外“朋友圈”,协同企业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助力企业产品成功出海。采取“省市区共建、政企商(协)会合作、市场化运营”的运作方式,推动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营。依托黄河大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项目,争取承载省级“产业大脑”赋能中心、工业大模型推演和训练中心、算法开发平台等数据要素平台。

(三)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积极推动降碳减污扩绿。一是做好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起步区深化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强化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新引领型综合性区域试点建设,发布起步区绿色低碳需求场景清单(首批),制定起步区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导则和绿色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实施《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碳达峰工作方案》。二是探索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建设“双碳”监测管理平台。探索建立基于生态产品的“占补平衡”机制,对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产品“占一补一”。三是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稳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转变,优化能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机制,加强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推动节能重点工程,完善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

2.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一是持续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做好“四减四增”和应对气候变化两项源头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扬尘治理和移动源排放管控。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积极防范和有效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二是全力做好环境争优创先工作。加快建设黄河生态风貌带示范段,提升重要生态节点功能。推动鹊山山体景观环境提升工程、黄河大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济泺隧道—G309转换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无废城市”示范区建设、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三是提升水环境质量。推动太平水库、鹊山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加快示范区河道水系建设,增强防洪排涝能力。加速推进引爆区再生水厂建设,实施孙耿、太平再生水厂项目谋划建设,做好大桥水厂、崔寨再生水厂运行管理,谋划策划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节水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启动5号蓄滞空间研究论证工作。推进泉水直饮工程,优化起步区引水结构。加速推进大寺河一期、青宁沟一期工程建设进度,适时启动崔寨簸箕刘沟等河道水系连通工程、大桥片区大寺河支流一等河道水系连通工程、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加快崔寨水系连通二期、大桥水系连通二期和三期等项目前期谋划,推动与济阳区跨界段治理。

3.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一是加强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扩大电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加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燃油车辆电气化替代。出台起步区充电桩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做好已建成充电桩监管服务,有效保障新能源汽车用电需求。二是大力拓展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积极推行绿色建造,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应用,构建涵盖工程建设审批、建设管理过程、工地安全监控、建设成果管理全过程的建设管理系统。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应用,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稳步推进装配式建造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积极发展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稳步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推动创新中心、零碳智慧创新运营中心、安置房、租赁住房等项目争创省级试点示范,以示范区为载体申报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城区和国家级试点示范。

(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打造优质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推行首席审批事务官及审批事务官工作制度,深化“一件事”“一业一证”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机制。深化“惠企政策”一口办,扩大免申即享政策范围。强化项目服务保障,探索建立重点项目招投标绿色通道。打造“标准地址+数字门牌”3.0版本,构建集数据中台、支撑平台、门户服务于一体的门牌业务中台,建设统一城市服务入口。二是加快打造更高水平数字城市。编制起步区数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起步区数字化发展路径。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规划,推进信息系统集约建设、高效应用。优化升级起步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全面归集数据资源,推进数据跨层级、跨业务有序共享。打造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综合性应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充分发挥数字孪生城市作用,将规划方案、在建项目、城市运营数据、城市感知数据等导入“云端”提升城市感知能力;通过“一张蓝图”二期开发,科学研判设计方案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为起步区规划建设提供可靠管理和决策依据。三是深化要素配置改革。探索开展土地“只征不转”试点、推进建设工程治理和维修保养制度等自主改革事项。聚力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节水典范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攻克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改革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深化“理想社区”品牌建设,健全农民变市民服务机制。优化园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提高对企业和人才的服务水平。特别是聚焦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着力强化片区建设指挥部运转体系,在推进片区产业、规划、拆迁、融资、建设各项工作中,更好发挥一体作战、一线作战作用。

2.稳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一是搭建国家级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与新加坡常态化互访,选派优秀干部赴新加坡学习培养,鼓励双边青年人才实习创业,实现各层面多领域的交流互动。推动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举办专场推介。深耕“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合作平台,打造与济南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双中心驱动”的中加合作新格局,争取承接中加海外仓等项目,策划举办2024加勒比国家商品展,深化与加勒比国家及拉美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丰富“鹊华观澜会”活动品牌内涵,进一步提升“鹊华企业家联谊会”会员企业量级,精准举办招商推介活动,擦亮起步区招商品牌靓丽底色。二是探索自贸区“扩区机制”。推进重大开放载体功能叠加、联动发展,争取省级确认起步区为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联动创新区,建立制度创新协同机制,组建联动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保税甄选”进口商品体验中心、跨境易货贸易试点、黄河文化“出海”等新零售、新电商自贸创新业态在起步区落地,助力起步区外贸业加速发展。三是持续提升起步区“国际范”。加快赴欧洲、亚洲、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交流,探讨在会展、贸易、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合作。积极对接参与达沃斯论坛,发布净零产业政策,打造净零产业园区,促进起步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

(五)守住守牢“一排底线”

1.强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保障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59.51万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种粮补贴等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完善农业灌排设施、机耕道路、输配电设施等田间工程。做好粮食流通监管风险防控,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确保粮食储存安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好第三粮库保护监管,定期做好安全检查,排查隐患,确保粮食安全。

2.着力保障能源供给。研究制定《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能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为打造安全稳定能源供给体系提供遵循。制定《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迎峰度夏电力负荷管理方案》,确保辖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持续强化油气管道、电力等能源领域监管,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落实日常安全检查及“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隐患排查及三方施工管控。协调推进临济原油377、中济、安济管线迁改,为起步区建设发展腾出广阔空间。稳步推进“瓶改管”专项工作,完成管道天然气覆盖范围内符合条件餐饮场所“瓶改管”,降低餐饮场所瓶装液化气使用率。落实燃气企业行业监管责任。严厉打击随瓶安检不到位的供气企业。做好燃气安全宣传培训,确保餐饮行业燃气经营者、燃气企业、基层安全员全覆盖。

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治理。防范安全生产风险,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及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责任,着力深化安全生产“审计式”监督检查服务,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等方面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重拳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加大宣教培训和执法检查力度,提升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探索建立以政府储备为主,商业储备与家庭储备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大力提升科技信息化水平,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增强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4.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信访化解机制,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措施,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防范管控各类社会风险。探索创新大桥街道西安置区回迁社区管理模式;全面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示范点不少于1处,布局建设一批社区服务综合体;支持崔寨街道社工站申报第二批省级示范点,孙耿和太平街道社工站申报第三批市级示范点。加强对用人单位约束管理,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和重大舆情。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政策业务培训和普法宣传,牵头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优化退役现役军人“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用心用情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持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打造“泉新共助·益起救”社会救助品牌,加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加强孤困儿童精准帮扶。增强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年内交付租赁住房1.5万套。推进3岁以下托育机构和“泉心托”家庭托育点备案工作,实现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达到4.75个。

6.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开展“智慧食药”项目改造提升工作,覆盖面扩大至学校食堂、养老院食堂、工地食堂、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药品及医疗器械经营环节等重点区域。依托专业食品安全快检服务,覆盖四个街道,及时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将日常监管与专业机构服务相结合,提升“三品一特”第三方服务质检效能。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深化规范化药房建设,加大对挂靠走票、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等违法行为监督检查力度。

7.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健全覆盖“全过程、全链条”管理机制,做好资源统筹,加强政府债务规范管理,动态跟踪研判起步区财政运行情况,健全完善财务运行控制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指导区属企业加强举债融资管理,做好城投债务风险防范;做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审批和排查工作,密切关注宏观市场变动和区内企业资金链情况,了解企业困难,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有效防范各类潜在金融风险。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